2019年度“魅力学子”周效遗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0-04-16浏览次数:143

在超强能量中创作,在创作中感恩与回馈

  ——2019年度“魅力学子”周效遗


拿起刻刀,他是潜心于陶艺创作的匠人;走出校园,他是不忘初心的创业者。当专业与兴趣产生碰撞的火花,他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证明:青春的路,就在脚下。他,就是美术学院1603班的周效遗。在赛场上,他意气风发,先后获得校创业设计大赛第二名、“国青杯”大赛省级三等奖、全国教科文“十三五”规划课题省级二等奖。在校期间,他将专业学习与陶艺结合,建立了陶艺社,创办了趣陶坊,同时也与景德镇天意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景德镇木夕陶瓷等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传承着古老的陶艺文化。

如果说创业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一次坎坷的旅程,那么他是怀揣信念的勇者,心中自有青山,眼眸处蕴含光亮,不畏天高海远,不惧路遥马亡,钟情陶艺,忠于梦想,静待辉煌。


一、心之所至,行之所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应该是对周效遗选择陶艺,钟情陶艺原因最好的解读。

当初小姑带他到景德镇参观陶瓷时,那些陶瓷或明净淡雅,或洁白如玉,或凝重肃穆,泥土与烈火相互交融,转动的机器抛射出亮眼的火花,厚重的窑地里承载着历史的年轮。他被眼前精妙绝伦,美丽多姿的景象所震撼。也就是在这一刻,他与陶艺结下了道不清的缘分,对于陶艺的兴趣,在他心中慢慢萌芽。



一次外出学习时,他发现了蕲春县管陶镇精美的陶瓷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却不为人所知,其手艺慢慢被人遗忘。作为华夏沃土灿若星辰的瑰宝,它本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此后,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希望能传承这传统文化,让其为之继续发扬。

凭借着对陶艺的那份憧憬,他开始了学习路程。在最初的日子里 ,由于自身没有任何基础,只能慢慢摸索。课堂上,他匍匐桌面认真记载笔记;走廊里,他聆听着老师对于疑难杂问的讲解;夜幕降临,人影散去时,他对着那些数据,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试验模仿......“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陶瓷在烈火的焚烧下变得更加坚韧,而他也在这一次次的接触中,掌握地知识愈发成熟。他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言;唯有用行动,心中的梦才不会束之高阁。



不安于现状,努力飞翔”——入学之初,周效遗就有一颗创业的决心。善于将专业知识与兴趣结合的他,奔走于学院之间,获取金融知识的营养,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梦。即使对创业理财知之甚少,即使前路茫茫,即使孤军奋战,也没有击垮他的信念和决心。日复一日,他在一次次的“蹭课”之行下不断提高自己。当他的创业计划获得学校的肯定,获得我校创业设计大赛第二名时,他的店铺——趣陶坊也坐落在了黄冈市的街头上。在这里,他怀着推广黄冈本土陶艺文化的信念,不断推出新的作品。





赛场上,他敢于创新,在准备比赛的日子里,认真钻研陶器。通过不断的尝试,最后创作出作品《陶杯》,荣获“国青杯”第三届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全国教科文“十三五”规划课题“东方杯”文学和艺术作品创新成果省级二等奖。在这些荣誉铺成的证书下,是他对陶艺创作那颗虔诚的匠心,以及他对黄冈陶艺文化走向更远未来的美好希冀。






二、赤子之心,美在无邪


山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长出一缕缕土色土香的乡情。当农人们扛着犁耙和太阳上山的时候,他开始耕耘,把白色的象征演绎在漆黑的背景之上,让饥渴的眼睛用稚朴来酝酿秋景。当群鸟归林和华灯初上之时,他仍在书写,把红色的讯息交绘在,那透着童真的作品。让深夜里萤萤的灯火,化作孩童人生路上前行的指示灯,引导他们迈出艰难的泥泞,走向胜利的佳境。”

在大三即将结束后,周效遗开始了他的实习旅程。他被分配到了丁司垱镇里店小学,担任该校的美术老师。

一所早已布满锈漆的大门,几所低矮的瓦片房,两栋刚刚翻修的教学楼,一百多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以及那位期盼他们到来已久的校长。刚抵达那里,他被眼前匮乏的教学资源所震惊,通过校长,他了解到整个学校老师不足5人,学生100余人。由于当地教师的缺少,很多如音乐,劳动,体育的课程当地孩子都没接触过。知道这一现状,看到眼前孩子们质朴,求知的眼神,他没有思索,诚恳地对校长说:“这些孩子的副课我来上吧!”



于是,他成为了这些孩子眼里“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周老师,成为了陪着孩子们课间绘画,课下打球的“孩子王”,成为了那个周末辅导孩子们作业的学习伙伴。有时,一天五六节的课程也常常让他感到疲惫,可当他看到孩子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笑脸时,看到他们成绩获得进步时,他明白,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911月,他带领学生参加浠水县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这份成果,是对他最好的嘉奖。在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耕耘,用努力与坚持诠释了“奉献”的含义。

一次偶然间,他看到一群学生在一张早已破损的乒乓球台上打乒乓球,这是全校仅存的一个乒乓球台,黑漆漆的台面与孩子们纯净质朴的笑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着眼前匮乏的物资状况,他总觉得,应该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有了想法后,他开始付出行动,他联系到了一些企业,希望能与之展开合作,同时,他找到了黄师社团,描叙了当地的教育面貌。在三地之间忙于奔波的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改善当地孩子的教学环境。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人的努力”——201912月,他联合了学校“陶艺社”、“栖霞文学社”等十大社团,以及飞聊APP、江柳摇村文创街区举办了“让书香传递”公益活动,为浠水县丁司垱镇里店小学捐赠四台乒乓球桌,图书及字帖等千余册,文具若干,受到媒体的关注和当地领导的重视,登上了黄冈新闻网、浠水县媒体新闻。他对学生们说:“以后你们不仅有新球台,也可以多看看新书!”






这就是他,怀着朴素的心态,在短短的实习期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向孩子们传递着教育的“关爱”和“温暖”。


三、奋斗不息 ,同风直上


在周效遗身上,闪烁着他“知行合一”“敢想敢做”的一面,他曾言:自己最崇拜的人是小姑,那个带领自己走进陶艺大门的人,身上散发着激励自己锐意进取,努力奋进的精神。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他。

秉承着“推广传统文化,传递匠心精神”的宗旨,他创办了黄师第一个陶艺社,在这里,他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更多喜欢陶艺的人提供了创作的平台和讨论的火花。






同年暑假,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在紧凑的筹备下,洽谈联系到了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蕲春管窑端斌传统陶艺工作室等,在9月末成功举办了“献礼祖国成立七十周年”陶艺联展活动。其参展作品达到两百余件,在区域内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此次陶艺展不仅促进了黄师和武汉高校及社会企业之间的陶艺文化交流,更增强了黄冈地区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就是这样一个学思结合、在实践道路上从未停息的周效遗,在2020年迎来了创业路上的第二个工作室,为弘扬传统陶艺事业继续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心中有梦,一路有光!青春似一日之晨,它冰清玉洁,充满着遐想。周效遗却不仅仅止步于遐想,他用自己的一步步行动证明:“如果青春是一座荒草丛生的岛,那我愿意做一个开荒者,我为它增彩,它馈我以成长的历程和汗水浇灌而成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