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本图强,巾帼不输男儿郎
—— 2019年度“魅力学子”梁佳敏
马尾辫,黑框眼镜,个子小小,一笑漾起甜甜的酒窝,这便是梁佳敏。
她是文学院(苏东坡书院)汉语言文学1604班学生,中共党员,曾任“薪火行动”社会实践团队队长,带领团队获得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十佳女生”、“优秀共青团员”、“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善汲取,敏好学
梁佳敏来自湖北黄梅一个特殊的单亲家庭,家里6个孩子均跟着带病的母亲艰难生活,而排行老三的她,在进行学业的同时也需兼照顾弟弟妹妹。出身在这样的贫困家庭,却未使她身陷困扰,她时常望向天空,心中埋下深深的愿望。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她,因此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争分夺秒、砥砺奋斗。
考入我校后,她更加刻苦努力,在不少其它学生们都渐渐松懈下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她却丝毫不受环境影响,仍然沉静在潜心学习的状态里。在梁佳敏看来,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踏踏实实在专业上扎下根才是可取之道。入学以来,她的各科成绩均以高分通过,综合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2018-2019学年度的综合成绩位居年级第一。而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梁佳敏认为实践能力同样需要多多培养。她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接受挑战,并在挑战中练就了过硬本领。2017年12月她参与了文学院(苏东坡学院)方正教授的课题:《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耳濡目染中,也使自己学习到如何结合自身专业展开科研项目。受到这次启发,她尝试主持项目《农村留守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研究》并获得了“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优秀成果。
2019年4月,她带领团队再次迎接挑战。她以项目《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优良家风家训调查报告》参加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赛前她和队友们写申报书、做ppt,经过认真准备和多次修改后,她们的项目在全校30多个项目评比中脱颖而出,被遴选为优秀项目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省级终审决赛前,她和小伙伴们只争朝夕,查找资料、斟酌数据、反复模拟汇报流程。当省级“三等奖”的比赛结果揭晓时,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喜悦,更多的是激励她要继续向前,永不止步。
2、勇担当,精干练
“关注山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这是“薪火行动”暑期实践队的口号,也是身为队长的梁佳敏心中最温柔的呼喊。因为家庭原因,梁佳敏从小就受到国家的资助和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而到了大学,她致力于传承这份精神,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
2017年暑期,她随“薪火行动”实践团队到湖北随州参加社会调研。因为表现突出,被担当起队队长的重任。薪火传承多年,她知道,现如今这个接力棒传递到了她的手中。她小心翼翼地捧起薪火,像捧起幼时的自己,发誓要好好守护它,带领它“成长”。于是她毅然投入到团队建设与支教旅程中去。
2018年暑假,团队成员共62人,达成立以来成员数量之最,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令人喜悦的成绩,然而落到梁佳敏的肩上,如何在确保团队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成了她每晚辗转反侧需思虑的问题。她积极调动成员讨论,充分结合性格匹配与能力互补,将62人分成10个小分队,分别赴麻城乘马岗镇乘马中学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传习国学经典”主题活动;赴咸宁通山县9个乡镇开展了“希望家园”和“助力精准扶贫”主题活动。她带领队员们一方面围绕国学开展书法、手工、舞蹈等多方面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对特殊家庭的孩子进行家访,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对当地的家风、家训等风俗民情进行调研,为活动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她也带领团队发起“书信感恩”募捐活动,发挥线上线下多手段宣传优势,最终使得来自不同高校的99名同学参加了此次募捐活动。她用心记录每一笔善款,用心写下每一封感谢信。所有善款均用于购买物资并投放到每一个支教点,受益留守儿童达900余人。2018年12月,为了进一步扩大团队的影响力,更为了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她作为唯一一位学生副主编参与了《薪火》一书的编写。编写过程中,她和老师们经常工作到凌晨。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当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一等奖、“网络最佳人气奖”,并经过学校推选申报,被评为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她本人也获得了“通山县优秀志愿者”和校级“先进个人”的称号。
“尚师表,勇担当”这是黄师精神,梁佳敏也以此要求自身。小时候,村里的老师在她的童年里种下了太阳花,如今,她也想站上三尺讲台,为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童年里播撒知识的阳光。
3、助脱贫,立根本
梁佳敏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不仅学习和实践上敢于争先,在思想上更是追求上进,立志坚守初心,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参与到精准扶贫事业中来,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人都说出淤泥而不染,而她出淤泥且不忘本,亲历贫困方知脱贫攻坚刻不容缓,她认为,只有决胜脱贫攻坚,才能建设美丽乡村。从大二开始,她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跟随独山镇人民政府扶贫组到乡下实地考察走访精准扶贫户,践行自己的想法。
每次下乡,她都会与扶贫干部一起到每个村的贫困户家庭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困难之处,在记录本上认真记好每一户的情况,如经济收入问题、急需处理的困难、村民之间的矛盾等。暑假里,皮肤黝黑的她被太阳晒到脱皮;寒假里,哪怕寒风刺骨,但她仍不改自己的初心,毅然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她从不把自己当作象牙塔中的学生,而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知识分子,结合自身所学,在材料整理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她有一顶村民送的草帽,戴着它风风雨雨走访了200多户家庭,涉及黎冲、尤墩、张福、詹大屋、云湾、黎岭、陈大屋7个村庄。她说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老人住在一间土坯房,骨瘦如柴,在夕阳下沉默不语。那时,她感到鼻子一酸,忍住激动的情绪,暗自更加坚定了助力脱贫的理想。
在湖北电视台《榜样湖北》第143期“百年黄冈师范学院,翰墨流香”节目中,她作为黄师学子的优秀代表,出镜发言。她说自己很想成为一个太阳,因为这样会自带温暖,无论在哪,都会给别人带来希望。她还说自己也想成为一朵路边的野花,不图阴凉不慕滋润,用高昂的生命姿态去绽放,依旧能给行人传递一份热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