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曙光”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浠水关爱留守女童传递大学生正能量
(记者 吴思 许兴华 通讯员 付彬耘)8月3日晚,为总结展示暑期实践成果,我校美术学院“曙光”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浠水县竹瓦镇政府门口举行了以“凝聚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三下乡文艺汇演暨留守儿童资助仪式,全体成员、师生倾情献艺,共同谱写了一曲难忘的“中国梦”的赞歌。副院长王芹、浠水县人大副主任徐菊莲、黄冈团市委副书记刘杨,校团委、美术学院及地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地爱心人士和竹瓦镇群众近千人共同观看了本次晚会,现场热闹非凡,气氛高涨。
王芹代表学校领导老师对支持本次活动的团县委、县教育局和走马小学的师生致以感谢,同时对“曙光”行队员们充满爱心、不怕吃苦的精神表示高度赞扬。浠水县人大副主任徐菊莲对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个月来对留守儿童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并预祝专场文艺晚会取得圆满成功,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三个小视频对一个月来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走马小学丰校长为团队授予“关爱留守儿童,共圆中国梦”的锦旗,对“曙光”行团队表示感谢,并对留守儿童代表进行资助。
“曙光”行团队五位男队员以充满青春活力的开场舞点燃了汇演激情。团队全体女队员长袖回转,大气恢弘的舞蹈《大地飞歌》使观众感受到了民族舞的魅力,师生联袂的歌曲串烧,孩子们充满童真稚趣的舞蹈《不想长大》、《宁夏》,浠水当地艺人的街舞秀《虚空假面》、吉他弹唱《父亲》等节目将晚会推向高潮。孩子们发挥创意利用旧蚊帐、废光盘、塑料袋、编织线等材料设计出富有特色的精美服装,将环保理念运用到服饰上,引起了观众的一致称赞。晚会最后在师生大合唱《同一首歌》的悠扬旋律中落下帷幕。本次汇报演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队员与学生配合默契,反映出一个月来孩子们与老师培养出的深厚感情,凝聚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关爱。
据悉,我校“曙光”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竹瓦镇走马小学为留守儿童们开展了为期1个月教学心理辅导、家访调查、参观闻一多纪个月念馆学习红色革命精神、进警营学习、到科技馆放飞科技梦想等活动开拓留守儿童视野,帮助其茁壮健康成长,获得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中国青年网、荆楚网、黄冈电视台、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各大媒体的聚焦关注,传递了90后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除此之外,我校其他的41支实践团队,分别在7月中下旬、8月初奔赴实践地点开展为期一个月、半个月、10天或1周的支教、科技宣传、送法下乡、送文艺进社区、和民意、经济、生物、环保等领域的调研,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效果显著。如文学院“薪火”团队在恩施利川市文斗乡锦屏村进行20天的社会调研活动,24名大志愿者带领着留守的小学生一起走进“实验课堂”,并通过特殊学生家访、爱心捐助、兴趣培养以及拓展训练等方式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山村教育。力图在各类趣味活动中增加对留守儿童的了解,让留守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平台来开拓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组建的“英才”实践团队帮助鄂州市新庙镇英山小学的孩子们渡过了一个意义非凡暑假,支教侧重于第二课堂,心理辅导为辅,采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艺术才能的开发、培养,力求丰富暑期班同学的假期生活。政法学院时间小分队赴恩师考察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运行状况,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新思路;外国语学院“蒲公英”团队远赴广西贵州荔波捞村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美术学院“云间游”团队赴浠水、英山等地开展宗祠传统文化调研;商学院党员先锋队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中心”赴麻城围绕“十八大”主题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化生学院实践小分队利用专业实习对庐山高大乔木分布等情况展开调研;体育学院实践小分队在黄州遗爱湖开展三期环保行动;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实践小分队开展藏北草地生态环境调查……
链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