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15日,鄂东晚报第二版报道了我校文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卜太玲主动赴云南省鲁甸县救灾的先进事迹。如今,年仅20岁的卜太玲已经深入灾区开展了一个星期的志愿服务,主要从事心理疏导、寻亲登记、道路指引、搬运救灾物资、接待全国志愿者等工作。同时,湖北共青团网、黄冈共青团网等多家媒体对该报道也作了转载。
原文如下:
黄师志愿者卜太玲主动赴鲁甸救灾
“我个人的努力可能微不足道,但志愿者的爱心汇集起来,将有着磅礴的力量。”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6.5级地震发生后,作为黄冈师范学院的一名爱心志愿者,卜太玲怎么也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她通过在网上报名,独自从广州坐26个小时的火车到云南昆明,然后再转10个小时的火车到昭通市,和那里的志愿者汇合,登记为救灾志愿服务人员,如今已经深入灾区开展了一个星期的志愿服务。
1、辗转36个小时火车到达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害面前,同胞不会做旁观者。”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6.5级地震发生后,年仅20岁,正在黄冈师范学院读大二的卜太玲坐不住了。“一直以来我都热衷参加志愿服务,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是无限大的。”卜太玲说。
8月初,卜太玲跟同学在广州会合,准备一起去贵州农村支教。地震发生后,她想着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是云南,于是在网上报名成为一名灾区志愿者。“报名的人很多,网站又进不去,我一宿没睡,终于用手机报上名了!”“第862名志愿者。”卜太玲在说说里写道。
8月5日,卜太玲带着自己购买的纱布、碘酒、手电筒、药品等必须品,拖着一个行李箱登上了从广州开往昆明的火车,经过26个小时的颠簸,到达昆明后,又坐上10个小时的火车奔赴昭通市。
8月7日下午,卜太玲终于到达云南昭通市昭通火车站,在那里登记了个人信息。结果被告知,她是个女生,以前又没有救灾经验,也不是医护人员,劝她早点回家。卜太玲对他们说:“我这么远的跑过来,不为别的,只想做点事情,我什么都能做,吃住自己解决,你看哪里需要就把我安排在哪里吧。”说了很久,大家被她的真诚打动,然后去昭阳区团委交了材料,拿到了志愿者衣服和帽子,还有证件。
到达灾区的下午,她没顾得上休息,直接投入到救灾中。一个星期的志愿服务,卜太玲主要在昭通市昭阳区火车站、汽车站的服务站帮忙,主要工作是心理疏导、寻亲登记、道路指引、搬运救灾物资、接待全国志愿者等工作。“我每天干的事情都不一样,因为不是专业救灾人员,哪里缺人我就去哪里,有两天时间我去临时飞机场搬运物资,志愿者们一个传一个的接力。”
2、和冷中玉互留电话相约一起志愿服务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新乡原阳县农民冷中玉把今年收获的小麦卖掉,凑了5000块钱,当天就赶往灾区,孤身一人到震中龙头镇参加救援。沿途,他把自己带来的衣服都送给了灾区群众,还买了鸡肉、猪肉送给了在一线抢险救灾的队伍和群众,并捐款600元给地震中失去父母的两个孤儿。
卜太玲说,在服务点遇到了冷中玉,两人交谈中得知,冷中玉曾在98抗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害中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参加救援,累计花费十多万元!“听着他的事迹,而他现在就坐在我身边,亲切的与我合影,心理真的崇拜他,满满的正能量!最后,我们相互留下电话,相约以后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一起去救灾。”
3、“帐篷学校”抚慰灾区儿童心灵
地震不仅夺去了几百个宝贵的生命,一些孩子也受到了心灵的创伤。卜太玲作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对这些孩子伸出关爱之手,让他们坚强面对灾难,在笑脸中生活。
“因为我大学学的是专业语文教育,知道怎么跟学生沟通。”卜太玲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在临时安置点设置的儿童驿站开心地玩耍。在这里的临时安置点里,10多位志愿者共同承担着灾后儿童心灵抚慰和早期教育工作,并带领小朋友们开展做游戏、学舞蹈等活动,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多想想开心的事情,尽快摆脱地震造成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
“云南鲁甸县很偏僻,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寻亲登记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紧急回家的青壮年人,他们联系不上家里的亲人,电话又打不通,十分焦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替他们担心,希望他们早点找到亲人。”卜太玲说道。
有一个从广州那边赶回来的中年男子,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回来,我们得知他家里有老人和小孩,但是联系不上,前线又不能随便去,志愿者们帮助他先登记信息,然后跟灾区一线打电话了解救援工作。等了好久,前方每救出一个人,都会确认身份后跟我们联系。

搬运救灾物资

卜太玲(中)和冷中玉(左)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