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曙光”山村行团队付兴村教学点手工课侧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7-28浏览次数:24

     本网讯(记者 朱文晨 康淼)“老师再见!老师再见!”724日晚,黄冈市麻城市付兴村中心教学点的上空回荡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学生们手上攥着的丝网花,则格外引人注目。原来,当日下午,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手工课。在第一节手工课中,老师传授了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一朵朵精致的丝网花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上诞生后,他们将会对其如何处理呢?自留?抑或是送人?让我们跟随志愿者们的脚步,一同探索孩子们赋予丝网花的秘密花语。

赠与自己:留以纪念自己的第一次 

     第一个完成丝网花制作的同学,是二年级的戴思。一如她清秀的外表,她的丝网花,也称得上是同学们作品中的上品。当提及会把丝网花留给自己时,这个略显文静的孩子羞涩一笑,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做出这么美丽的花朵,所以想自留,以作纪念。“这个年龄,正是爱美之心苏醒的时候。所以当戴思告诉我,要将丝网花留给自己时,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鼓励她今后做出更多美丽的花朵与大家分享。”手工课老师、志愿者张莉如是说道。随后,记者观察到,戴思做出自己丝网花后,并没有“孤芳自赏”,而是主动去帮助没有完成丝网花的同学来完成作品。
 
赠与奶奶:当做最宝贵的生日礼物
     戴可今年八岁,小学二年级生。制作丝网花时,她显得格外认真,一双小手一丝不苟地进行连接,剪贴。她打算将作品送给明天生日的奶奶当做生日礼物。“嘶啦!”一声脆响,丝网由于戴可裁剪时用力过猛而损坏了。那双平日里炯炯有神大眼睛,此刻几乎蓄满了泪水,仿佛下一秒就要喷涌而出。所幸的是,张老师及时进行了“紧急救援”,使得这朵丝网花“死而复生”,重新绽放出了傲然的花朵。小戴可也破涕为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完成了丝网花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四处炫耀着自己的作品,而是默默地放在了自己的课桌里,小心翼翼地保管起来,避免它再次受到伤害。“奶奶明天生日,我想把这个送给奶奶,因为奶奶特别喜欢我,我也特别喜欢奶奶。”她用着略带奶气的声音说道。张老师透露,戴可的父母均在外务工,接送戴可的任务则由奶奶全权负责,从戴可三岁上幼儿园起,五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天送戴可上学时,直到她消失在老人的视线里,老人才会缓缓地一步三回头,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独自回家。
 
赠与父母:养育之恩应当涌泉相报
      在采访过程中,更多的留守儿童则是倾向于将丝网花送给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令张老师欣慰的是,付兴村的留守儿童大多与父母双亲很亲近,并没有因为地理距离上的遥远而使得二者心灵的距离疏远,他们大多能理解双亲或在外拼搏不易。“我觉得爸爸妈妈在外面很辛苦,所以想等到他们回来时,把丝网花送给他们。”“我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所以想把丝网花留给他们。”“爸爸妈妈很爱我,我想送他们丝网花。”孩子们用着最朴实的话语,真诚地表达着他们对父母最原始的爱。课后,孩子们的心情显得比平时更为激动,甚至在下课期间三五成群围在一起,共同盘算着给父母打一通电话,一吐思念之情。
 
       丝网花的花语,包含对于自身的奖励、对奶奶的感激、对父母的关爱……对于不同的孩子,他们赋予丝网花的花语也是不同的。每一朵丝网花的诞生,都是孩子们的灵感与汗水的结晶;每一朵丝网花的背后,都承载着无尽的爱与感激。
     制作花朵,赋予花语,邮寄爱意。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