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沙龙,相约武大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9-10-25浏览次数:43


第八届湖北省高校青年传媒协会

暨中国(湖北)高校青年传媒协会

第一期新闻沙龙

在武汉大学举行啦!!!

黄师青媒有幸被pick中去聆听

这一趟,饭团带回来了满满的干货

分享给大家


来自武汉大学的优秀校媒人刘振兴

从三个层面详细地讲述了

《那些年,我们在校媒长大》

分别是:

1校媒

——一种印记、一种情怀

不能忘却校媒史,和分享部分校媒历史上的活动。

2采写

——人物通讯采写的要素

1、准备

充分的前期准备:

①搜集资料:学科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等。

②由点到面: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朋友圈等。

③制订提纲。

2、心态

①采访时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②好的采访应该是“你大我就大,你小我就小”,用平视的视角去采访。对弱者不匍匐,对强者不仰视。

3、追问

①追问以求得细节,尽可能地用细节还原场景、环境。

②多一点质疑和追问,不要做被采访对象的传声筒。

最忌讳文章大段引用“他说”“他说”  “他又说”,要多用“是这样的吗?”质疑,如果不能直接去问的话,就可以把问题交给采访对象。

4、现场(采访场地)

采访要放到环境里,在合适的环境中采访,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5、观察

记者采访时不要老注重他怎么说,要调动全身的感官去捕捉视、听、触、嗅、味觉,研究他的行为,行为表现个性。

6、写作

(1)故事性

寻找故事:细节中找具象符号。

①人物故事化。

选择故事要学会截取最佳切面:

攻其一点,选择最优视角,不及“其余”,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人是立体的,从不同的侧面和故事里可以展示人的不同特质。

②故事细节化。

善于从小处着手,调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捕捉细节。

③细节可感化。

通过搜寻具象符号还原典型场景,以此来点染整篇报道,比如“一图胜千文”之说。

(2)人性

写人物就是写个性。

认识到人的复杂性,人有思想,有情感,有行为,有感觉,有欲望,有高尚也有丑陋面,有优点也有不足。

忌讳:

①切忌写成人物小传

大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写成履历式人物报道,只是有文照录。

②为英雄讳

用力过猛,一好便百好,把人写得不食人间烟火。

要写光环也写阴影,有意识地打破或解构他在公众前神秘形象,展示出身边的可感、可亲、可学的青年榜样。

(3)时代性

人物报道要聚焦人物身上所承载的时代精神,要指向哪写到哪、缺什么写什么、发现身边的榜样。

(4)引语

:“他说”,“他说”,”他又说”,一篇文章大段地引用被采访对象的话。

什么东西能成为引语?

不是这个人说了什么话都能成为引语。

引语必须是这个人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话(个人烙印),而且要短小精悍,千万不能一引几百字,其次,要鲜明地表达被采访人的观点。

(5)表达

忌一陈到底,要用描写、陈述和引语三种方式交叉出现。

描写:一种是记者直接采访时目睹的,另一种是找到自击者请他描述当时的情景,还原场景。

一般新闻主要是叙述为主,但一定要交叉使用描写和引语。特别是报道很长时,更要交叉用。

3技能

——全方位充电技能爆棚

分别是社交、实践、合作、读书。

除此之外

来自湖北大学的会员媒体代表魏旭平

也分享了他运营湖北大学记者团的经验


在自由提问环节

来自湖北不同学校的青年传媒组织

踊跃发言和提问

和学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学长们则耐心地解答

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贯穿整个交流会

带着启发、思考和意犹未尽

圆满地结束了校媒第一期新闻沙龙

最后

全体与会人员在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前

合影留念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边的云彩

后会有期

盼望着下一次的重逢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