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 | 常创:怀揣理想,情洒新疆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0-11-30浏览次数:135

西部教育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为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国家先后出台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三支一扶等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支教西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也多次鼓励大学生支援西部,扎根西部。

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常创也是支教新疆的一员。



人物简介


常创,字不器,号幽兰居士,豫东阳夏人。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2017—2018学年度信仰诗社社长,新疆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语文教师,西安市雁塔诗词学会会员,第十八届全国小小说作家班学员。爱好文学创作,散文《空城》获全国大学生散文大赛二等奖,诗歌《疲倦》获全国花火杯青年文学创作大赛优秀奖,小说《往返雁回山》获大豫出书网“遇见”文学征文大赛优秀奖,话剧《如果能重来》获校广播剧征文大赛一等奖,现代诗《山雨欲来》获院情书征文大赛一等奖。有作品散见于《渌水诗刊》、《遗爱诗集》、《信》、《雁塔文艺界》杂志。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2020715日,常创登上从郑州飞往新疆的客机,按捺着内心的欣喜与忐忑,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漫长之旅,他的双脚终于落在了阿克苏市的土地上。

常创是汉语言文学2020届毕业生。早在四年前,他心里就埋下了去偏远地区支教的种子。他曾对班主任郑凯说:“如果没考研,我会去新疆,或者去山里贫困地区,为教育相对不够发达的地方做些自己的贡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教科局组织的教师招聘,并以较扎实的文学功底,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通过面试,在新疆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任职。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支教边疆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过硬的专业本领同样重要。大一大二两年,他认真完成专业课的同时,常常搬着小板凳坐在图书馆前的荷塘边背诵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他爱好文学创作,在校期间有多篇文学作品获奖,涉及散文、诗歌、小说、话剧等多种类型,并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与此同时,他不断磨练自己的讲课方法和授课技巧,空闲之余给中小学生讲写作。大三时,他登上千人报告厅给同学们讲课,并得到上海市特级教师乐燎原老师的肯定和指导。



正是怀着对文学的热爱与赤城,他在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道路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厚积薄发。这也是他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常创曾在遗爱湖书城做志愿者

虚心求索,精进教学

  “来新疆之前有一些担心,会不会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但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担忧大可不必。”常创如是说。经过几代内地人的扎根援助,这里人的生活习俗也有了内地的影子。常创笑着说:“新疆同胞们普通话说得比内地还标准呢!”



然而,真正令他适应新疆生活安心工作的,是领导的信任和关怀,同事的帮助和鼓励。“天杭的教师亲如一家,没有隔阂。”常创说。“来到这里我收获良多,还认了两位师父。我的师父告诉我,我虽有较好的语文素养,但在教学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在谈话中,常创虽有少年的朝气,但丝毫没有年轻人的轻狂和傲气,他大方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君子如璞玉,如琢如磨,如切如搓。正是他敢于认识自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他的教学技能才日益纯熟,他的语文教师之路才越走越宽。



他给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做一名优秀的新疆语文教师,他更多的是想,让新疆同胞通过自己更加了解内地的文化生活,促进民族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他认为,促进民族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前提是,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常创在新疆支教



不忘师恩,不负时光

在新疆工作的日子里,他时常漫步于阿克苏市的街道,不禁感叹新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我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新疆经过当地人民和援疆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大有转变。从前的泥土房屋,倏而不见,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常创颇有感慨,“我去新疆应该是新疆对我的接受和容纳,是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是诗和远方。”在他看来,新疆是一个洒满希望的地方,阿克苏市是一个幸福指数高的城市,而天杭更是用美好创造美好的学校。


虽然他人在新疆,但是他从未忘记文学院老师对他的嘱托和教诲。“我们的胡立新书记在给我们做师德教育时提到最多的便是要做大国良师。我觉得这个目标很高远,但值得我们每一位处在教师岗位的人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我把我的学生看做一代人,一代充满希望的人。”常创坚定地说。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出发,常创便是这样的人。他十分怀念在黄师图书馆悠闲读书的日子,仿佛老师对他的谆谆教导的情景恍如隔日。



  “我虽然已经走出了校门,但在新疆阿克苏的档案馆里看到自己档案袋上书写着‘黄冈师范学院’的时候竟突然掉泪,黄冈师范学院是我永远的家。”毕业后他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动态,他期待着母校申硕和更名成功,希望文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能珍惜大学时光,不负年华,不负光阴,不负青春。


在新疆

工作的时光